亲爱的读者们,你是否也像我一样,对加密货币资产市场监管这个话题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在这个数字货币飞速发展的时代,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看看全球各地是如何在监管这条道路上探索前行的。
美国:SEC的“加密货币妈妈”来了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最近可是动作频频,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加密货币资产市场监管的工作组。这个工作组由SEC委员Hester Peirce领导,她因反对SEC对加密货币公司的执法行动而被业界昵称为“加密货币妈妈”。Peirce表示,工作组将致力于为加密货币资产制定全面而清晰的监管框架,让公司能够更好地遵守证券法。
这个工作组的出现,无疑给加密货币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在Gary Gensler辞职之前,SEC对加密货币行业的监管一直备受争议,很多公司都表示,SEC的监管方式过于强硬,不利于创新。如今,有了“加密货币妈妈”的领导,相信SEC的监管政策会更加人性化,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香港:加密资产合规进程中的创新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2024)》中,特别提到了香港在加密资产合规进程中的创新举措。报告指出,香港将虚拟资产分为两类进行监管,即证券化金融资产和非证券化金融资产。此外,香港还实行了“双牌照”制度,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运营者执行特色双牌照制度,分别适用于《证券及期货条例》和《打击洗钱条例》监管和牌照制度。
香港的这些举措,无疑为全球加密资产监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稳定币监管方面,香港政府也非常关注,并积极推动相关立法。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还计划引入新立法,而非修订现有立法,如《支付系统及储值支付工具条例》或《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拟议设立的稳定币监管制度仅适用于法币挂钩稳定币(FRS),即与一种或多种法定货币保持相对稳定价值的加密保护数位形式价值。
全球:加密货币监管进度一览
全球范围内,加密货币监管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美国、欧盟、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力求规范加密货币市场。
美国在2018年到2023年否决了20多个现货比特币ETF的申请,但在2024年1月批准了比特币现货ETF上市。欧盟批准了《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法案》(MiCA),建立了全球首个监管完整且清晰的虚拟资产监管框架。英国颁布了《金融服务和市场法案》,将加密资产纳入法案监管范围。新加坡发布了《稳定币监管框架》,明确了受监管的稳定币范围和发行人条件。日本制定了《资金结算法案》,将稳定币的发行人限制在持牌银行、注册转账代理机构和信托公司等机构。
其他地区,如越南、俄罗斯、阿联酋、卡塔尔和阿根廷等,也在加密货币监管方面展现了积极的政策创新。
Coinbase:代币数量激增,审批流程面临挑战
Coinbase首席执行官Brian Armstrong表示,随着加密货币代币数量的激增,评估新的加密货币代币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每周大约产生100万个新代币,这使得逐一评估每个问题已不再可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Armstrong建议转向一个黑名单模式。这种方法将侧重于识别和阻止欺诈或低质量的代币。它将利用用户评论和自动链上数据扫描,允许用户更好地浏览大量代币,同时确保更安全的交易环境。
在达沃斯举行的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上,Armstrong强调了明确的加密监管框架的重要性。他表示,与主要市场领导者的每次谈话都集中在特朗普政府计划在加密货币上做些什么。闸门正在打开,企业领导人纷纷表示,他们都在加速对加密货币的投资。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加密货币资产市场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力求为加密货币行业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未来加密货币资产市场监管将走向何方。